中国需要一批千亿市值的公司什么叫做加杠杆炒股。
胡旭波先生是启明创投的主管合伙人,共同领导了启明创投在医疗创新领域的投资。
自2006年加入启明创投以来,胡旭波先生对医疗创新投资板块的创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深度参与了60多家初创企业的投资与发展,其中许多公司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或十亿美元市值公司,并成长为各自所在领域的领军企业。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 胡旭波
胡旭波先生主导投资的公司包括泰格医药(300347.SZ,03347.HK)、惠泰医疗(688617.SH)、三友医疗(688085.SH)、透景生命(300642.SZ)、艾德生物(300685.SZ)、微泰医疗(02235.HK)、和誉医药(02256.HK)、德琪医药(06996.HK)、仁度生物(688193.SH)、北海康成(01228.HK)、澳华内镜(688212.SH)、瑞尔集团(06639.HK)、康乃德(NASDAQ:CNTB)、BBI生命科学(01035.HK)、梅斯健康(02415.HK)、爱科百发、原启生物、怡道生物、转录本生物、飞依诺、英途康、星童医疗、海尔施基因科技、微医集团、圆心科技、邦尔骨科、树兰医疗等。
以下,分享胡旭波的创投观点——
01
高性价比,是中国创新药企的优势
中国的创新药很大的优势是,除了数据好之外,它成本很低,我们的研发效率比人家高很多。
这就意味着如果同样的一个资采去合作,如果他跟美国的企业合作,也许需要付出10亿美金,跟中国公司合作,5亿美金就可以了。那他很容易算账,少付5亿美金,他的报表上,利润就多很多。所以他只要确认你这个东西好,他这个决策没那么复杂。
02
中国创新药,已迈过能否研制出来的阶段
2021年,大家对中国的创新药企就是有热情,但那时候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持这一点,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投资人心态就掉(下来)了,吓坏了,赶快跑掉。
过去几年,就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这三四年密集出了一些好的数据,我觉得这个数据就让这个事情逻辑变得很扎实了。
我相信未来5~10年是中国投资创新药的一个挺好的时期,大家把中国创新药就看成个常态,你不要去想这个做不出来做得出来,他肯定做得出来,只是是哪一家能做得出来,概率有多大,你花了多少钱把这个化合物做出来,做出来东西跟别人比有多好,但是不存在说,你到底能不能做得出来。
03
从质疑到认可,中外药企合作变多
中国历史上是没有什么创新药的,所以你可以看得到,中国这几年创新药企创新药能力不断成长之后,外界肯定会持怀疑态度,觉得你能做出来吗?
我记得业内最早有一家中国创新药企,一个产品License-out(对外授权)给一家国外大药企,它是先把(产品)拿回去,在海外自己再重新做了一遍(临床数据),后来一做,数据挺好的,在欧美人群也很好。
所以这种信誉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它不是一个单体的突破,是个集体突破,大家对整个中国的创新药企有了很大的改观。到后来,这些大公司觉得不来中国,不跟中国创新药企合作,就会错过一个机会。
04
中国需要一批百亿千亿企业
中国上市公司里面有大量的收入在10个亿以内的,市值在50亿、80亿的公司很多很多。但中国在500亿、800亿、1000亿的公司还是少。
在这个时代里,尤其是这几年面临的行业的很多挑战,可能会让很多企业家去想这个事。所以未来作为投资人也好,作为企业家也好,这个时代里面大家可能想得会更大一点,怎么样把公司产业做大。
价值投资人巴菲特、查理芒格都说过,他们做一生的投资,经历了无数次的回调,最多回调50%以上。真正的耐心资本,有价值的投资,回调并不可怕,关键是理解时代需求,然后回到行业的初心。在当中继续寻找还是坚持在里面,还是专注在客户,专注在产品上,专注在全球化的企业,去支持他发展,三年、五年、八年,还是会看到更好的未来。
我相信中国人的创业精神,全世界排名至少是并列第一的,我们产业基础是非常大,现在就需要一点耐心,需要一点信心,然后彼此相互宽容一点,尤其是LP对我们GP宽容一点,那我们就更开心。
05
以“含科量”筛选硬科技
Q:启明创投在筛选硬科技资产的时候,会有什么策略或者方向上的调整吗?
胡旭波:硬科技是启明创投一直以来的重点投资方向。科创板的推出实际上强化了我们对硬科技的长期关注和兴趣。现在确实我们在看被投企业的时候,会非常关注一家企业的科技含量、它的产品、它的技术平台里面,它的壁垒有多高,能够解决怎样的问题,这里面的技术能不能在国际水平跟很多目前全球最好的公司能够去比较一下。
所以我相信这是科创板给我们带来的价值,能够让中国的科技企业看到一个是国家的方向的引导,希望我们往高科技硬科技去加大投资去发展。另外一方面也有一个平台,让中国这些公司能够有机会走上平台,展示自己。
Q:从您的专业视角来看,您认为科创板的出现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也好,或者中国的创投圈生态也好,产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胡旭波:我们深刻地感觉,科创板的推出,包括整个国家,我们上下对科技创业的这种支持的氛围,就对我们创投行业也是有直接间接的引导作用。
以前整个中国咱们风险基金很多,每家公司可能投的方向不完全一样,但至少落到启明创投这里来讲,我们是很早就意识到科创的重要性,所以对我们其实投的方向也好,各种活动也好,也是有引导作用。我们其实很早就把人才集聚起来,然后启明创投内部做了很深的研究。过去几年,我们在科创领域投得是比较重的,包括像人工智能这一块,我们陆陆续续投了几个公司都非常的好。
这几年,大家有时候也会聊到,投资行业挑战蛮大的。对于启明来讲,你会看到我们会被某一些同行或者是一些媒体,说我们是过去一两年最活跃的投资人之一,至少在寒冬的时候,我们还是在积极的投资的。投资的重点基本上就在科技板块,有科技含量,不管是生物医药行业什么叫做加杠杆炒股,还是在科技创新行业,我们是以科技作为一个主题在里面做投资。我们有一个判断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的单一市场,我们始终相信未来大的创新会有很大一个部分会在中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