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惊艳炸场,带火杭州“六小龙”,也引发了各大城市的集体反思。这背后是对科技创新浪潮的追逐炒股杠杆平台是什么,也是城市间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写照。
区域竞争,不进则退。
最近,各大城市陆续公布了2024年的经济运行成绩单,GDP数据是反映城市发展状况最直观的指标,在此,我们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为视角来观察,看看过去一年谁在领跑,谁掉队了,背后又有哪些发展规律?
01
全国有15个副省级城市,分别为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
2024年的经济总量方面,深圳依旧一马当先,GDP达到3.68万亿元,和3.1万亿的广州一起,成为唯二突破3万亿大关的城市。
深圳、广州之外,成都(2.35万亿)、杭州(2.19万亿)、武汉(2.11万亿)三大新一线城市突破2万亿大关;南京(1.85万亿)、宁波(1.81万亿)、青岛(1.67万亿)、济南(1.35万亿)和西安(1.33万亿)则位居1万亿到2万亿区间,坐稳腰部阵营;大连(9517亿)、沈阳(9027.1亿)、厦门(8589亿)、长春(7632亿)、哈尔滨(6016亿)。
副省级城市的设立初衷,是为了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更好地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不过目前来看,副省级城市内部的洗牌还在持续,且分化日益加剧。
比如2015到2024年十年间,深圳反超广州,厦门从垫底到超越长春、哈尔滨,哈尔滨则掉到队尾。且深圳和哈尔滨的体量差距,从2015年的3倍扩大到如今的6倍。
增长表现方面,副省级城市的内部对比相当鲜明。深圳以5.8%的GDP同比增长,拿下副省级城市的增速冠军。而兄弟城市广州则罕见失速,同比增长只有2.1%,位列倒数第一。
以5.0%的全国平均增速为分界线,深圳、成都、武汉、宁波、青岛、济南、大连、沈阳和厦门,这9个城市跑赢大盘,剩下6个城市则位于平均线以下。整体上看,副省级城市仍表现出了一定的经济韧性。
以区域视角来看,不同地区“冷热不均”。
其一,尽管国际局势依旧复杂多变,对进出口贸易造成影响,但沿海城市的增长表现,依旧要优于内陆城市,如深圳、宁波、青岛、厦门,增速都在5.4%以上。
其二,15个副省级城市中,南方城市占据8个席位,它们凭借着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民营经济的活力以及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经济增速普遍高于北方城市,像东北的长春和哈尔滨表现低迷,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02
就具体的经济表现看,副省级城市有哪些突出看点?
作为副省级城市的领跑者,深圳、广州同在大湾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齐头并进,但这两年却分化明显,2023广州同比增长4.6%,深圳6.0%;2024年深圳成为增速冠军,而广州则位列倒数第一。
表现低迷的广州,2024年的GDP总量被重庆再次反超,这又引发了广州是否会掉出一线城市的质疑。
进出口贸易方面,深圳和广州冰火两重天,深圳同比增长16.4%,广州只有3.0%。不过,二者经济表现的分化,主要源于产业结构、层次的差异。
广州经济的低迷,主要是受到房地产、汽车制造两大支柱产业下滑的影响。尤其是汽车制造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达18.2%,反映出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的巨大阵痛。
而作为对比,坐拥比亚迪的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93.53万辆,问鼎全国汽车产量第一城。
▲深圳后海深圳湾公园(图/微信公共图库)
很多人说,深圳错过了DeepSeek,但它在人工智能、芯片设计、5G通信等领域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且支柱产业多元化。相对来说,广州的汽车、石化、服装等产业偏传统,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领域布局不足,一旦传统产业面临增长瓶颈,地方经济也会受此拖累。
2024年成都GDP同比增长5.7%,这个诞生了《哪吒2》的城市,文化产业繁荣,消费活力旺盛,且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承载着多项国家战略任务,这些因素的叠加,共同推动了成都经济的稳健发展。
DeepSeek的爆红确实为杭州增添了不少光彩,然而,在2024年的经济表现中,杭州却未能延续其辉煌,GDP增速未能跟上全国的步伐,主要是因为工业增速的放缓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
前不久,江苏官媒发出灵魂之问,南京为何发展不出“六小龙”?这样的叩问和南京的表现不佳形成了呼应。2024年南京同比增长4.5%,低于全国平均增速。这背后的原因,不仅在于产业结构的传统,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营商环境和民营经济活力的不足。
另一大看点,是宁波对天津的超越。2024年宁波GDP同比增长比增长5.4%,历史性的首次超越了天津,并且和南京的差距逐渐缩小到不到400亿元,未来有望挑战南京的地位,冲击全国GDP十强阵营。
宁波坐拥吞吐量全球第一的舟山港,港口经济是宁波发展的重要驱动。而且,宁波虽然没有平台级的大型企业,但单项冠军企业超过100家,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
青岛、济南双星闪耀,制造业发挥了挑大梁的角色。其中青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济南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6.7%,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7%。
西安同比增长4.6%,相比之下,工业薄弱的短板再次凸显,对地方经济造成了拖累——工业增长只有4.1%,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缓慢,只有0.6%。
大连、沈阳跑赢平均线,但东北地区整体低迷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以哈尔滨为例,同比增长4.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过去一年多,哈尔滨火爆出圈,成为风口上的网红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然而,从GDP的表现来看,泼天的流量并未能成功转化为经济收益,哈尔滨的网红效应,呈现出典型的“旺丁不旺财”的特征。
03
回顾2024年副省级城市的表现,区域发展呈现出几大规律。
首先,国际局势对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尤其是全球供应链重组、地缘政治冲突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但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同,应对外部变化的抗风险能力也截然不同。
如宁波,拥有大量的单项冠军企业,这些高新技术企业能形成创新集群效应,且在细分领域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占据全球市场的重要份额,能有效化解供应链转移的风险。
其次,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后,依赖度较深的城市,正在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迫切需要填补房地产行业下滑造成的经济增长空缺。
2024年,广州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4%。广州是三级财政,财政上缴多,自身留存的部分少,土地财政成为填补地方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房地产行业高歌猛进时,地方经济也表现良好,而如今房地产行业下滑,无疑会给经济增长造成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并未公布2024年的房地产投资数据,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同样相当低迷。
但杭州的经济表现要优于广州,其中一个因素在于,杭州的新兴产业,尤其是数字经济扮演了稳增长的重要角色。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体的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成为重要的增长引擎。
再次,产业的新旧程度,直接决定了地方经济发展动能的强弱。
深圳凭借科技创新持续领先,而广州则因传统制造业(如燃油车制造)的下滑,和新产业(如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转型乏力,被重庆超越。这表明,传统产业的衰退和新产业的崛起,对城市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Deepseek引发的杭州和南京的对比,也凸显出互联网科技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未来,营商环境、创新活力炒股杠杆平台是什么,以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将成为影响城市竞争格局的更加重要的变量。